1地形地貌
山阳县平均海拔 1100米。境内群山绵亘,沟壑纵横,属秦岭南坡中、低山区地形结构,山地占总面积的 82%,地势大体表现为西北高、东南低,一般海拔 800~500米。流岭、鹘岭、郧岭三大山脉横断南北:流岭,位于境内北部,海拔 1600~1900余米,由片岩、石英岩、大理岩和片麻岩构成。鹘岭,位于中部,主峰天竺山,海拔 2074米,为山阳县最高峰,由板岩、页岩、石英沙岩、千枚岩构成。郧岭,即郧西大梁,位于南部,最高峰有金盆梁和五龙殿等,主峰海拔分别为 1832米和 1716米,由灰岩及沙岩构成。河谷平地占总面积的18%,一般分布于银花河、金钱河流域沿岸及其盆地,海拔一般550~800米。金钱河流域海拔一般 350~600米。主要河流有金钱河、银花河、谢家河。
2气候、气象
山阳县气候属西北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区,四季分明。据山阳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,年平均气温 13.1℃,极端最高气温39.8℃,极端最低气温-14.5℃;年平均蒸发量 1300mm;冬季最大冻土深度 13cm,最大积雪厚度 18cm(1989年 12月底),平均有霜期 150天,霜期 10月下旬至次年 4月上旬。根据山阳县气象站 1980~2015年多年气象资料,区内降水量丰富,年平均降雨量 572.6mm~896.8mm,年降水量最大为 1120.7mm(1983年)。年降水量最小为 483.3mm(1997年)。
3水文
山阳县临近山阳县县河,县河发源于鹃岭西麓,至三里店与西河交汇,于峒峪口接纳峒峪河水,至色河铺与小河水汇合南折入色河,由西向东流向,全长 25公里,河宽80米左右,流速每秒 0.4米,流量每秒 0.1立方米。流域面积 636平方公里。河谷宽敞,河床端直,两岸肥田百顷,堤畔杨柳成荫。
4土壤、植被
山阳县境内主要土壤类型为:潮土,淤土,紫色土和山地草甸土等 7个土类。土壤分布以垂直带状分布为主,并有地域性分布特征。沿河沟两岸一级地和河漫滩,以潮土、淤土、水稻土为主;海拔 800m以下的金钱河、护城河两岸高阶地及丘陵地以黄褐土为主;800-1000m的浅山丘陵,大多是粗骨性黄棕壤与棕壤并存,逐渐向棕壤过渡 1500m以上的深山区主要为棕壤土。水平分布不明显。馒头山水泥灰岩矿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褐土,土层厚,土质肥。
山阳县植被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,以垂直分布为主。分布规律为海拔 1000m以下的河谷地带是杨柳和杂木草丛,在人为活动下,植被很差,水土流失严重;海拔800-1000m的浅山区主要分布有杨、柳、侧柏、红椿等,多为次生林;海拔1000-1500m的以栎类、油松、马尾松为主;海拔 1500m以上的深山区则以华山松为主。